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报告及趋势趋势(完整版)
艾瑞咨询
2017/12/28
4494

报 告 摘 要

贷  经历了利用模式和“花样”吸引用户的阶段后,互联网信贷的核心关注点,开始回归金融本源。单纯的互联网金融对运营和利润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互联网金融要么选择依托某一种已经具备的线上优势展开金融业务,要么选择将线下业务的某一个环节互联网化,以此达到品牌价值的提升。

  自余额宝之后,网络理财行业发展比较缓慢,主要问题在于模式上的创新难以突破想象力的天花板。并且随着传统金融也对优质资产的渴求,网络金融生态面临“外来”势力的侵蚀。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求低价连续的现金流,选择将资产向外输出。

汇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内,移动支付发展势头依旧迅猛。但是伴随着移动支付向线下的拓展,支付牌照所涵盖的七大业务中,各种业务的定位也随即开始改变。

随着政策的变动,聚合支付公司开始向企业服务平台转变,其“雇佣军”角色愈加明显。而银行卡收单与移动支付的连接更加紧密,也给几乎“濒死”的业务带来一线曙光。除非未来支付宝与财付通一家独大,或二者合并,否则短期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将受到传统银行卡收单优势企业的制约。

一、金融宏观环境

1、金融是支撑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2、人口结构将深刻影响未来中国所有产业

3、功能化的准一线城市

未来某些准一线城市将逐步突出自身的功能特点,也会对互金平台的组织结构产生影响。

4、金融服务下沉,个人业务势必受到更多重视

未来个人金融业务的强大,是改善中国孱弱的金融根基的重要任务,这一方面能够满足国内不断扩大的中产群体科学资产配置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传统金融的风控精度。

5、金融的流量

信用卡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获客手段

各大银行从注重规模逐渐向注重质量转变。通过银行手机银行的类互联网现金贷业务,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6、独特的三级信用体系

用户不知道自己的信用状况,却非常在意信用卡还没还清

2013-2016年,中国信用卡年度消费总额从不足2万亿,到突破4万亿。信用卡授信使用率增长了8个百分点。信用卡市场的火爆,意外的成就了中国独特的三级信用体系,第一级是央行的征信中心,其对应的是银行常规信贷;第二级就是信用卡市场,很多个人用户从没有查过自身信用报告,也不打算从银行办贷款,但是都非常在意信用卡是否有过逾期;第三级就是广泛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目前用户最为重视就是信用卡这第二级的信用体系,而围绕信用卡,又给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创造了新业务的机会。

7、信贷将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生活常态

并不是缺钱了,才需要信贷

以往中国用户不接受信贷的心理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只有缺钱的时候,才需要信贷。因此这个心理制约没有消除,任何一个国家用户个人信贷需求都不会被释放。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逐步扭转这个心理制约,使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意识到,信贷是个人财富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未来这个理念将被重视财富管理业务的各大金融机构和互金平台继续强化,这样做必然导致信贷将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常态。

二、网络金融内生逻辑

1、十年酝酿,中国金融才真正开始线上化

信贷业务的全流程存在四个重要的节点,这四个节点有任何一个节点涉及线上,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都应该涵盖在中国整体信贷线上化的蓝图中。见下图:

2、信贷人口红利

2017年后,网络信贷用户增速超网络理财用户

2016和2017两年,大批网络信贷平台上市,在公司业绩拉动和现金贷等新模式的推动下,用户增速有反超网络理财的趋势。预计2020年,网络理财用户规模将突破3亿人。

3、支付的基础设施作用依然未减

金融集团发展过程中用户账户最好的依托

未来支付依旧会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版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业内为了获得支付能力,也将会产生更多的战略合作。

4、银行账户合作是支付行业的延伸

互联网公司的账户建设,将成为银行绕过面签红线的途径

现在虽然无现金社会的构建,能够对手机账户与银行卡进行双向促进,但是长久来看,银行卡被替代将成为必然趋势。所以一方面,银行未来会面临实体卡向虚拟卡的转移,另一方面与账户体系完备完善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将最快的帮助银行完成获客。

5、融合的开始

优质资产的供给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意义

经历了利用模式和“花样”吸引用户的阶段后,互联网信贷的核心关注点,开始回归金融本源。单纯的互联网金融对运营和利润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互联网金融要么选择依托某一种已经具备的线上优势展开金融业务,要么选择将线下业务的某一个环节互联网化,以此达到品牌价值的提升。

6、互联网信贷进入品牌时代

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生成更多资产,平台背书将更加重要

或许,以下三点将成为评价互联网信贷机构品牌实力的指标:

第一、成立时间,越长越好;

第二、平台转化率,高于同业机构,越高越好;

第三、复购率,复购率指用户再次借贷行为。在没有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考量以上三个指标,能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鉴别资产质量。

7、混合信贷的春天

现金贷成为互联网于传统金融的纽带

2017年,P2P借贷余额依旧占据最大比重。因为现金贷的出现使网络小贷这一品类占比下降的速度大幅延缓。在花呗、白条等互联网产品的壮大下,电商消费金融在网贷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而且,在趣店等当初明确打出消费分期的企业上市并宣布转型电商之后,网络分期这一品类有可能失去分类价值,在运营模式上与电商消费金融极其类似,统计上有可能合并。在未来银行牌照没有因为监管而独揽大权之前,互联网银行可能会收到压制,但其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依然看好。

8、线上信贷内涵扩大

科技元素在信贷四个环节中的渗透,模糊线上线下的边界

在“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构建及贷后管理”四个领域中,不同程度引入金融科技元素后的泛线上信贷领域,2017年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到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36%。如此高增速的背后并非网络信贷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传统信贷与金融科技融合达到的效果。

9、信贷线上化的倒计时

成本支出连年攀升,意味着全社会刚刚开始构建基础设施

10、互联网的流量特质尚未扭转

短期难以成熟的风控和万变不离其宗的获客

按照“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结构拆分,中国泛线上信贷成本支出的结构如下。

11、商业本质的内生危机

“背靠大树”依然是网络信贷最经济的发展方式

现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较好的网络信贷平台均采用“背靠大树”的方式发展。但本文所述的“大树”并非资本集团,而是在“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方面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的固有优势。

这些公司基于这些优势,搭建起来自己的金融帝国,而这种方式追溯到金融本质,就是通过消除网贷某一环节的投入成本,拉低自己利差的基本要求,进而扩大业务规模。

12、争夺的分立

多样化的资产处理方式,加速传统金融互联网进程

自余额宝之后,网络理财行业发展比较缓慢,主要问题在于模式上的创新难以突破想象力的天花板。并且随着传统金融也对优质资产的渴求,网络金融生态面临“外来”势力的侵蚀。

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求低价连续的现金流,选择将资产向外输出。从宏观大环境上看,这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活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但从网络金融的视角看,一旦全行业完全依赖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可能进一步抑制网络理财行业的创新能力。

13、普惠性正在减弱的网络理财

当网络资产逐渐普及之后,金融中介将重新掌握主动权

14、国家在有意保护“现金流”

行业结构相对稳定,缺乏创新的古老市场

在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十分珍贵,是维系经济运营,维系传统金融体制正常运转的核心资源。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其它投资市场,居民可投资资产都是保证市场流动性的根源。所以,维持金融稳定,与保护“现金流”不分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能够打破现在市场格局的事件依然是创新。

15、竞争带来的资产争抢

“以贷带存”的发展模式,使得网络资产两极分化

16、内部的变革

支付公司角色变成“银行”,支付行业内部职能重构,聚合支付公司开始向企业服务平台转变,其“雇佣军”角色愈加明显。而银行卡收单与移动支付的连接更加紧密,也给几乎“濒死”的业务带来一线曙光。除非未来支付宝与财付通一家独大,或二者合并,否则短期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将受到传统银行卡收单优势企业的制约。

17、技术脉冲式的促进作用

人口和资本红利殆尽的支付行业,受到技术推动继续增长

用户、资本和技术,是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动力。其对行业促进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用户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资本推动从业者增多,这两种元素对行业的推动都遵循边际递减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二者的促进将逐渐降低。而技术对行业的促进方式则有所不同,由于无法预估下一轮技术的爆发点,所以技术对行业的促进是“脉冲式”的,某一时刻的促进会将行业增速提高,而后自然衰退。目前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就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

18、贵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业务商业职能的变化,促进更多内部合作

移动支付的线下扩张,极大的改变了过去支付行业的商业业态,也几乎颠覆了全社会的支付习惯。过去银行卡收单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的贡献始终最高,占比大于50%。而2015年之后,随着社交支付的兴起,银行卡的使用频率骤降,这对银行卡收单行业中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巨大打击,相当于釜底抽薪。但是也随之为古老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带来了新的活力,智能POS和丰富的线下布局,使得他们天生的成为移动支付线下扩张中的良好助力。

19、贵族的更替

不同支付业务商业职能的变化,促进更多内部合作

20、互联网金融的终级命题

模式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改变世界还是遵循大数原则

互联网的商业本质是流量转化,而互金行业的模式创新,有最大的可能使企业行为转化为社会事件,进而吸引一大批用户。之后的用户经营,就是改变社会认知的过程,所以说模式创新是互金行业生存的根本,但是遵循大数原则的社会认知改变,才是企业品牌价值逐渐积累的过程。

互金行业中一系列宏观环境的变化,使得互金行业进入了“拼品牌”的时代,不同机构间,同样的业务同时推向市场,品牌优势最大的机构所形成的流量转化最大。支付在这个品牌时代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原因在于支付是金融业务中,用户需求频率最高的,而用户日常使用最多,无形之中就积累了自身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熟悉”是这个时代以至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终极命题。

三、金融平台价值评估

1、传统估值方法失效

用户习惯改变商业逻辑

2、互联网新估值方法的确立

理论上如果不同业务线上的用户产生交叉,则这种功能复合型用户的价值要高于该用户在彼此交叉的若干业务上的价值总和。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即(A+B)²>A²+B²。这反映在商业上表明,互联网企业的用户具有极高的延展价值,这种可延展价值与互联网商业逻辑具备完美的匹配性。

3、用户价值与时间价值

4、基于流量价值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流量是基础价值,多业务线用户价值可以叠加

互联网的基础属性是媒体,因此无论该互联网企业是否开展实际业务,只要其网络平台或者移动平台上产生流量,该平台理论上就具备利用广告将流量变现的可能,所以公司自具备流量价值。这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的共同特点,理论上传统企业如果构建了某类互联网平台,也具备这个价值。

在流量价值的基础上,按照前文所述互联网新估值方法:梅特卡夫定律与企业估值之间的关系,平台开展不同业务,每一种业务的实际使用用户也自然产生价值,同时,如果同一个用户使用平台多种业务,该用户在不同业务线上的价值可以叠加。

5、品牌底蕴和金融积淀

其它能够辅助评估互联网金融平台价值的指标

一如以上所论述的内容,未来在监管、线上线下融合、内部竞争等因素的多重压力下,劣质的金融平台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品牌底蕴和品牌背后所代表的金融积淀将成为愈加谨慎的用户选择平台的重要指标。而对品牌的量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艾瑞将一些当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内比较重视的元素提取出来,选择与其最为近似的量化指标,辅助社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估值。

四、未来趋势前瞻 

1、编概念将受到更多监管层打压

金融模式创新需要与营销推广建立防火墙机制

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前夕必定经历过一轮大范围的媒体炒作。这些炒作并非源自媒体的恶意,而是市场自由选择的最终结果,是基于社会热点做出的集中报道,对于互金平台来说是一种半无奈,半故意的选择。

在这种业内普遍现象中,由于从业者金融监管意识薄弱,导致其轻视了中国监管层对金融行业的重视程度。但是当概念泛滥之时,一纸政令,将让互联网金融行业遭受灭顶之灾。未来各企业的模式创新应该与营销推广建立防火墙机制。

2、业内将出现“互金最终贷款人”

信贷占GDP的比重上升过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先兆

未来互联网金融平台组成的行业联盟,有可能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最终贷款人”,将联盟成员企业中的风险储备金合并,公开使用。而这种制度设计也将促进互联网类资产处理公司、互联网金融保险等相关保障性行业的发展。

Copyright©2015-2022 艾奇在线(厦门)营销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63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