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主动加班,不是为了钱”
张良计
2021/07/01
2534

最近关于大小周的讨论挺多。
所谓大小周,即一周工作5天,下一周工作6天交替循环的工作制度。工作5天的为大周,工作6天的为小周。
先是字节跳动发起员工内部调研,然后是快手直接宣布取消大小周,接着许多企业纷纷表示要认真研究这个议题。
当字节跳动发起调研时,很多人觉得肯定是一边倒支持取消,毕竟互联网公司996的传统已经被口诛笔伐了这么久。
但最后的结果让人惊讶:
三分之一的人支持取消,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同意取消。
是的,大家没有看错。超过30%的员工,坚决反对取消大小周。并且还在网络上发言,称自己热爱工作,愿意主动加班。
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说,是因为加班费给的多。
这一点倒是不假。有新闻报道称,字节跳动如果取消大小周,有的人每年会损失10万块的收入。
对于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而言,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是除了钱,难道没有别的原因吗?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但在讨论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两段经历。
第一段经历,我称之为“加班加到生不如死”。
那是我刚工作不久的时候,为了一个客户的项目,日夜操劳了两个多月。
这个项目从刚开始的时候就不顺利,客户负责人换了3波,每来一个新的人,就会推翻前人已经下好的结论。
这就好比你是个餐厅的厨师,客人来了先说我想吃川菜。
等你菜炒到一半了,客人跑过来说我改主意了,想吃本帮菜。
最后等你好不容易重新做了一桌端上去的时候,客人又说我现在想吃西餐。
就问你气不气?
这还不算,项目团队内部也是状况不断。不是有人中途掉链子,就是客户需求没搞清楚就开始干活。总之走了无数条弯路,浪费了一大把时间。
后来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天天加班。不到晚上11点,没人离开办公室。
甚至有一次大家花了3天时间做出来的调查问卷,突然发现遗漏了一个关键因素,于是全部推倒重来,3天的努力付诸东流。
虽然后来项目总算是顺利交付了,但在复盘的时候,我发现有许多无意义的加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比如,如果有人一开始能理清楚项目的需求,协调好内部的资源,就不会出现做到中途才发现不对,从零开始重做的情况。
再比如,如果事先制定好项目的执行计划,明确好各个时间点要交付哪些东西,把各模块的责任和负责人一一对应,就不会出现有状况了就互相甩锅扯皮,解决问题的时间全花在吵架上。
换句话说,很多在最开始就能预料到的问题,能够提前想好的应对方法,都没有做准备。
这样的结果当然是事情推进越来越慢,垃圾情绪越攒越多。
到了项目后期,我明显感觉到每个人都处在即将爆发的顶点。稍微一点小事情,就能点燃大家的导火线,变成永无止境的宣泄和争吵。
到最后,每个人做下来都疲惫不堪,有几个同事甚至患上了轻度抑郁,在家休了大半年的病假。

那是不是所有的加班都是让人烦躁抓狂,郁闷不已呢?
也不是,过了几年我有了第二段加班经历,我称之为“加班加到自己天天打鸡血”。
同样也是一个新项目,大家都没有做过。但项目团队的老大很有经验,带着我们一群新兵开了一天的项目动员会,把背景情况和他的计划想法和盘托出。
整个过程就像大家一起在打仗一样。前方的敌人高大威猛,但没有关系,我们有办法。
谁负责做计划,谁负责做侦查,谁负责火力输出,谁负责一旁辅助,分工清清楚楚。
遇到A状况该找谁,遇到B状况该怎么办,遇到C状况该去哪里寻求援助,条理清晰,逻辑整齐。
每个人都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大家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
最重要的是,我明显感觉到这个项目的进度,是每天一点点在往前推进的。
即使忙了1个多月,大家也是每天加班到很晚,中途也出现了许多突发状况,也会感觉到疲惫,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大家都觉得做这个项目:
有盼头。
很多时候加班到深夜,有人在办公室里突然吼一声有没有人要吃火锅的,马上响应者云集。大家放下手上的工作杀向公司旁边的火锅店,吃好以后12点再回来继续加班。
那段加班的时光虽然很累,但特别美好。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不攻克这个难关誓不罢休。
最后成功赢下业务生意后,整个团队放了一天的假。老大带着我们出去胡吃海喝了一顿,拍了一大堆照片。
这些回忆,至今还留在公司的员工墙上。
故事讲完了。
大家觉得这两段加班经历,真正的差别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领导的工作管理能力。
具体来说,是4种:
业务管理,时间管理,人员管理,资源管理。
业务管理的好,对项目和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洞察,懂得抓住成功的关键之处,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上。
时间管理的好,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事情,什么时间点该产出什么东西,提前了怎么办,超时了怎么办,都有对应的预案。
人员管理的好,有着高超的情商和共情能力,懂得什么时候该激励,什么时候该宽慰,什么时候该就事论事,什么时候该严厉批评,分寸拿捏到位。
资源管理的好,能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知道团队的优势在哪里,缺的是什么条件,怎么去补齐,有没有巧妙的办法让大家事半功倍,而不是做了半天累死累活。
以上这些,共同构成了领导者的工作管理能力。
大家注意,我压根没提到一个词,效率。
过去我以为,只要你的工作效率上去了,那么加班自然就少了。
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
你的效率上去了,其他人效率上不来,一点用没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你一个人能同时干好几个人的活,但其他人依旧每天摸鱼,那么老板怎么办?
他会把其他人做不好的事情,都压到你这里来。
老板永远都是看整体大盘,在公司人员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尽量让内部的问题,内部去解决。
于是你的效率越高,工作任务反而越重。最后的结果就是能者加班过劳死,无能者下班悠闲死。
这个现象,我称之为团队的“长板歧视”:
当团队中有一个人的能力是长板,那么其他能力差的短板者就会费尽心思把他拉到和大家一样的水平。
从一家企业的长远经营来看,这显然不是好事。
但解决这个症结的方法,并不在于提高个别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在于最上层的管理者。
管理者是否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是否会对工作分配重新考量,是否能改善工作流程和奖惩制度,是否会设定相应的规则来引导员工的行为。
问题要从最上层解决,一步步往下延伸,而不是反过来。
只有把顶层设计做好了,才能辐射到下面的每一个个体,最终改善整个大环境。
所以回到这篇文章的标题,为什么会有人主动愿意加班?
这里面当然有钱的原因,但我相信,并不全是因为钱。
愿意主动加班的人,更在乎这个过程中的成长性。
如果你加班做的事情,是你以前没有做过的,是充满挑战的,是公司的业务重头,是能给你未来的简历添光加彩的,那你加还是不加?
我想,有上进心的人一定会毫不犹豫选择Yes.
这就像投资,年轻的时候投入多一点时间和精力,过个10年20年,你会发现收益回报大的吓人。
那为什么现在大家对加班如此厌恶?
因为大多数的加班并没有带来成长性,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倒也罢了,连钱都没有。
很多时候都是管理者一厢情愿,朝令夕改,对业务理解不透彻就动手,外行指挥内行,今天想一出明天又一出。
结果项目没有实质性的推进,每天都在原地兜圈子,大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吵架,本来白天很简单的事情非要绕个七拐八弯拖到晚上。
浪费时间,消耗生命。
这样的工作体验,除了培养你的情绪忍耐能力,在专业成长上丝毫帮不到你。
这样的公司,就算加班费给得多,你真的愿意一直待下去吗?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把眼前的钱赚到手就行了,不想管那么多。
但从长远来看,你真的愿意在一个丝毫没有职业成长性,只会给你多一点加班费的地方干一辈子吗?
再退一步讲,20多岁的时候可以这样,但30岁,40岁以后呢,你还加得动吗?能去和年轻人拼体力连续熬夜3个通宵吗?
答案显然是No.
愿不愿意加班,关键不在于加班者自己的意愿,而在于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企业,面对一个怎样的管理者。
将心比心,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嘲讽,大家都不容易。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共勉 =)

Copyright©2015-2022 艾奇在线(厦门)营销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63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