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种标准化SEM账户搭建方法解读 授课老师:岳鹏飞
时长: 90分钟
讲师: 岳鹏飞
01.
看到一个研究报告称:
据世界广告主联合会(WFA)估计,到2025年,每年因广告欺诈造成的损失将超过500亿美元。
没想到吧,这个产业竟然这么大。
这是全球的预估,不知道中国的广告主一年要损失多少钱?
你看,花钱投广告的效果问题,不只是我们国内独有的难题,全世界的媒体和广告主都面临着这个头疼的问题。
天下所有广告主苦「无效流量」久矣。
作为广告投手,夹在媒体和广告主中间,更苦更难。
因为作为个人想要识别和监测「无效流量」其实是很难的,
然后媒体要赚钱,老板也要赚钱,唯一不赚钱的就只有我们自己。
Pixalate是全球广告欺诈报告的发布机构,每年、每个季度都会发布监测报告。
特别提一下,开头讲的「广告欺诈」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欺诈」,
我们可以理解为因技术手段而产生的「无效流量」或是「虚假流量」。
比如,广告欺诈、刷量作弊、虚假点击等等。
02.
看看无效流量(IVT)到底有多少?
根据Pixalate的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
全球桌面网络的IVT率为11.1%, 移动网络的IVT率为11.6%, CTV应用的IVT率为20%, 移动应用程序的IVT率为20%。
看图片:

这也就意味着,广告投放中至少有11%是无效流量。
也就是说,广告主第投放100块,至少有11块是无效流量。
这些无效流量,仅仅只是来源于技术手段的作弊或虚假流量。
如果再算上,广告投放中各环节的损失,到最后的转化率,那就低得可怜了。
针对这些非人为的无效流量,目前业界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因为有利益,就会有人挺而走险。
最近,看到中国广告协会发布了一个统一的UA黑名单。
有条件的老铁可以关注一下。
作为广告投手,面对超强技术手段的无效流量,我们可能无能为力。
唯一能做的就是,
做好自己手上的投放优化工作,减少广告费的浪费,提升流量的精准度和质量。
今天也想请教一下各位老铁:
咱们在实际的投放优化过程中,都是如何识别和排除这些「无效流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