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优化师工作汇报与业绩总结课程 讲师:小师妹
时长: 超240分钟
讲师: 小师妹
最近有个客户遇到了个很典型的问题:她说,之前官网信息还能被 AI 正常引用收录,可最近搜索相关内容,AI 优先推荐的全是自媒体内容,官网反而 “查无此人”。老板还特意强调,官网是业务咨询的重要入口,必须让更多潜在客户通过 AI 找到它 —— 这个需求逻辑很清晰,但落地时却卡在了 “AI不买账” 上。
其实不止这一位客户,不少企业都遇到过类似问题。AI 判断是否收录一个信息源,在艾奇先生看来,至少要满足五个核心维度:相关性、权威性、专业度、可信度、经验性。结合实际案例拆解后发现,官网被自媒体 “比下去”,根源往往是可信度与权威性的 “相对弱势” ,再叠加其他维度的短板,最终导致收录优先级下降。今天就把这些核心原因和破局思路整理出来,希望能给有同样困惑的朋友一些参考。
一、核心症结:官网的 “可信度与权威性”,为啥输给了自媒体?
很多人会疑惑:官网是企业 “官方门面”,怎么可信度还不如自媒体?其实 AI 的判断逻辑很客观 —— 它不看 “身份”,只看 “证据”,而官网在这两点上,常陷入 “自证困境”。
1. 可信度:“自说自话” 不如 “第三方佐证”
官网内容大多围绕品牌自身展开,比如介绍产品功能、宣传服务优势,这种 “自证视角” 很容易被 AI 打上 “利益相关” 的标签。举个例子:官网说 “我们的产品行业领先”,但没有用户真实反馈、没有第三方检测报告、也没有媒体的独立评测,AI 很难认可这份 “可信度”。
反观自媒体,却很擅长规避这个问题。比如一篇行业自媒体文章写 “某类产品怎么选”,会加入用户实测数据、不同品牌对比、甚至 “踩坑案例”,全程站在 “帮用户解决问题” 的视角,没有明显的 “推销倾向”。这种 “非利益相关的客观表达”,恰好契合 AI 对 “可信度” 的判断标准,自然更容易被优先收录。
2. 权威性:“没标签” 不如 “有背书”
不少企业官网都忽略了 “权威性背书” 的重要性 —— 首页只放产品图,关于 “公司在行业里是什么地位”“有没有获得过权威认可”“有没有参与过行业标准制定”,几乎只字不提。AI 看不到这些 “硬实力证明”,就很难将官网判定为 “领域内有影响力的信息源”。
而有些自媒体之所以能被 AI 青睐,关键在于 “权威性标签” 足够清晰。比如运营者标注了 “10 年行业从业者”“某领域认证分析师”,内容里引用了行业白皮书数据,还被其他权威平台转发过 —— 这些 “外部佐证” 会让 AI 认为,这个自媒体是 “能提供专业观点的靠谱来源”,权威性自然比 “没亮点” 的官网更高。
二、别忽视!这些维度的短板,会让官网劣势更明显
可信度与权威性的不足,还会和其他维度形成 “负面联动”,进一步拉低官网在 AI 收录中的优先级。
1. 内容相关性:用户要 “解决方案”,官网给 “产品广告”
AI 的核心目标是 “精准满足用户需求”,所以会优先收录 “和用户意图匹配度高” 的内容。但很多官网的内容逻辑,还停留在 “我要宣传什么”,而非 “用户需要什么”。
比如用户搜 “XX 设备怎么解决故障”,想找的是具体操作步骤;但官网可能只介绍 “我们的设备性能多好”,完全没触及 “故障解决” 这个核心需求。反观自媒体,一篇《XX 设备常见故障排查指南》就能精准命中用户意图 —— 哪怕官网其实也有类似内容,也会因为 “宣传感太重”,被 AI 判定为 “相关性低”。
2. 内容专业度:“碎片化口号” 不如 “深度解读”
不少官网的内容存在 “凑字数”“喊口号” 的问题:介绍产品只列 “功能 1、功能 2、功能 3”,却不解释 “这些功能能解决什么问题”“适合哪些场景”“和竞品比有什么差异”;写行业动态,只搬抄新闻标题,没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这种 “碎片化、表面化” 的内容,很难被 AI 认可为 “专业信息”。
而自媒体为了吸引用户,会更注重内容深度。比如写一篇行业文章,会拆解 “行业趋势背后的原因”“企业该如何应对”;推荐一款产品,会做 “实测数据对比”“适用人群分析”。这种 “有逻辑、有论据、有解读” 的内容,会被 AI 判定为 “专业度高”,自然更受青睐。
3. 技术可访问性:AI 想抓却抓不到,再好的内容也白搭
除了内容层面,技术问题也可能成为 “隐形障碍”。比如官网加载速度慢,AI 爬虫访问时频繁卡顿;或者没做移动端适配,在手机上打开排版混乱;又或者没部署 Schema 结构化数据,AI 无法快速识别 “企业资质”“产品参数” 这些关键信息 —— 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 AI 的抓取效率,哪怕内容再好,也可能被 “拒之门外”。
而自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知乎)自带成熟的技术架构:加载速度快、适配所有设备、数据格式符合 AI 抓取习惯。相当于自媒体一出生就站在了 “技术优势区”,而官网如果不做针对性优化,就会在起跑线上落后。
三、一张表看懂:官网 vs 自媒体,AI 收录优先级差异在哪?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我整理了两者在核心维度的表现差异,帮大家快速定位问题:
四、破局思路:3 步让官网重新被 AI 青睐
想要提升官网在 AI 收录中的优先级,不能只盯着一个维度改,需要以 “强化可信度与权威性” 为核心,联动其他维度一起优化:
1. 补 “可信度”:从 “自夸” 到 “用证据说话”
在官网新增 “用户案例库”:放上真实客户的使用场景、效果数据,最好带客户联系方式(经授权),增强说服力;
增加 “第三方评价入口”:链接到权威平台的用户评价(比如大众点评、行业垂直评测网站),或直接展示媒体的独立评测报告;
减少 “绝对化宣传”:把 “我们的产品最好” 改成 “我们的产品在 XX 场景下,能帮用户提升 XX 效率(附数据)”,用事实替代口号。
2. 塑 “权威性”:把 “隐形实力” 变成 “显性标签”
首页突出 “行业定位”:比如 “XX 领域头部企业”“参与 XX 行业标准制定”,让 AI 一眼看到你的行业地位;
专门开设 “资质与荣誉” 板块:展示行业认证、获奖证书、权威媒体报道,用第三方背书增强权威性;
邀请行业专家站台:比如发布 “专家解读” 文章,或邀请专家参与直播,借专家的权威性提升官网可信度。
3. 优 “内容与技术”:让 AI 能抓、愿推
调整内容方向:减少纯宣传内容,多做 “解决方案”“实操指南”“行业避坑” 类内容,比如《XX 问题怎么解决?3 个步骤帮你搞定》;
提升内容深度:每篇文章加入 “数据支撑”“案例分析”“逻辑拆解”,比如写产品,不仅说功能,还要讲 “功能背后的技术原理”“适合的客户类型”;
修复技术问题:用工具检测官网加载速度,优化图片和代码;做好移动端适配,确保手机端阅读体验;部署 Schema 结构化数据,帮 AI 快速识别关键信息。
其实 AI 对信息源的判断,本质是 “筛选对用户更有价值的内容”。官网之所以被自媒体比下去,不是 AI “偏心”,而是我们还没找到 “契合 AI 判断逻辑” 的优化方向。只要从 “可信度、权威性” 切入,再联动内容和技术一起升级,官网重新被 AI 优先收录,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你的企业也遇到了类似问题,不妨对照上面的思路试试,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 毕竟在 AI 时代,只有不断调整优化,才能让品牌在信息洪流中被更多人看到。
—— 艾奇先生介绍 ——
艾奇先生是艾奇在线、U渠道创始人,目前兼任艾奇在线广告研究院长,负责带领广告媒体研究,以及GEO(生成引擎优化)研究与优化执行小组。自2025年7月1日以来,两个月已服务超100家企业,帮助他们在AI助手搜索(主要为DeepSeek、豆包、文心等)回答结果页拿到了稳定的企业信息展示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