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质量流量”如何获取?
曹曹曹阿瞒
2021/08/24
2184

广告平台增多,人们注意力分散,平台规则越来越严,创意需求越来越高等原因导致流量获取越来越难也越来越贵;做运营推广工作几年越来越觉得工作不好做,无论是网站还是app又或者网店,各自媒体平台,这些流量的获取都比之以往难太多了,因此写下这篇文章想要用自己的过往经验来和大家谈谈关于流量的看法,并探寻中小企业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和形式来获取足够的流量。

本文选题角度是从狭隘的流量角度来分析,因为从大角度来说中国互联网流量的变迁史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各大平台与品牌的发展变迁史,中国网红的变迁史,还是中国互联网起来后首富的变迁史,中国运营技术与内容形式的变迁发展史,一两篇文章也根本讲不清楚。

1、什么是流量?

说到流量大家瞬间想到的是什么?是网红?是直播?是某些新闻人物事件?又或是某个让你觉得有趣的信息?被人熟知的品牌出新产品了?

你想到的这些你认为就是流量吗?能代表流量这个词的意义吗?如果不是的话流量到底又是什么?

关于流量我从百科词条上面找到了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从物流学角度,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封闭管道或明渠有效截面的流体量又称瞬时流量。第二种是从互联网角度,说流量是在网络指在一定时间内打开网站地址的人气访问量。

 有人说流量是渠道,是用户,也有人有其他的认知观点;不过比起物流学名词或网络信息技术名词的角度认知,我个人更喜欢用【关注度的聚集体】来表示。

我曾思考过种种关于流量的定义,一开始我以为【注意力】但经过一段时间,我觉得用注意力太片面,太局部;所以后来我又认为【关注度】是流量,因为关注度比注意力的范围更广一些,目标对象还能包含人、事在内的种种而非仅仅指能力,两者的性质不一样。

现在我又认为【关注度的聚集体】,因为没有注意力的吸引就没有关注度,没有关注度的加深就没有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有效的互动量的积累,没有有效互动量的积累就没有不少人都在谈论的商业价值根基,别人说的用户或者说渠道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这不是标准定义,而是我的观点。

当然想要形成巨大的商业价值也不仅是互动流量的积累;流量也不只是吸引力或说互动关注这么简单,在流量的积累是有环节想过程的,要获取更多的流量,还要在积累的过程之中,引起制作参与者人与人之间乐于参与和互动,引导分享并通过各种方式和筛选,挖掘,是多步骤的行为。

不是所有的流量都代表着流量,流量分为【有效流量】和【无效流量】,其实即便有互动的流量也不一定就是有效流量,只有有效的流量才算得上真正富有价值的流量。

所以知道流量是什么也不行,还要知道产生的人,事,物及如何有效的引导获取转化;有效的流量,重视把控完整的获取过程,聚集有效流量才是运营活动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举个例子,做活动让利吸引人是不少运营常用的手段,但对于某些品牌或者产品来说大力的减价,降利的优惠活动,有时候可能吸引来更多的不是精准的目标群体不说,不是设想的流量群体不说,来的反而还是一大群羊毛党,而羊毛党这群人看似流量但实际上也是我说的虚假流量。

虚假流量除了能够代表完成公司的初定活动目标外,最大的坏处可不仅是搞乱了数据,严重的还会影响后续的不同KPI考核业绩,及对于后续的商业活动策划与内容制定执行的过程优化;这样的无效流量有还不如没有。

常见的还有一种是本地或者异地参展,对于有些公司的管理层或者运营人员,特别喜欢去找一些关于本地或者异地的各种展会去参加,以求达到品牌曝光还有业绩的提升,这些方法不能说不对,只不过对于不少公司来说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形式。

因为品牌的效力没有达到应该跨界拓展的程度,门店和口碑及后勤的实力达不到,要么参展是白花钱浪费自己公司的人力,财力,平白增加了运营成本;要么做到了所谓的品牌曝光吸引了部分的目光。但在一段时间或者长期时间内没有被扩大传播和使用,其实也是无效的,新品牌产品缺少品牌的底层功效或说是积累沉淀!

方式选错了,实力没有达到,对于不少的品牌来说,有那个钱参展还不如让利本地区域性的目标人群,做一些跨界的联合活动,这样同样的投入下,搞不好产出获得到的流量会更多,也会更有效。

还有私域流量概念火热的时候,有不少公司都在招人搭建团队做私域,但有些低复购率,买流量的成本低于运营成本其实有不少是没有必要做私域,因为获的到的可能是无效流量或者是高成本流量,可能更不划算。

微信公众号、抖音刷阅读/评论/点击/关注等数据,这些在我看来都属于无效流量(某些代运营和某些带货团队企业为了数据,为了业绩做的行为不在此话群体内)。

2、有效的流量是什么?

上文对于流量我的观点是流量用【关注度的聚集体】这词来表示,这里我在添加【互动】俩词,并且形成认为【有效互动关注度的聚集体】才是流量形成的最根本东西观点。从上文之中我简单的分析过了【无效的流量】,那根据观点什么才是【有效的流量】?

有效的流量,我认为是高质量的流量,高质量流量指的是互动率高,认同感归属感强,商业转化价值高的被吸引了的注意力主体相对投入成本低的流量,这些都是!当然很多时候一个新生品牌并不能做到多强多高的局面,所以这里我从消费主体的购买行为路径说一下。

一般来说作为流量的具化载体主体(我这里给看做人,指的是人),想要对于一个品牌有认同感,归属感,那么她/他们应该对产品或者品牌有了一定的认知,了解;甚至是熟悉,参与(使用,食用,购买、选择),然后才是信任、选择分享。

所以我认为购买行为路径也是品牌吸引注意力的过程,只是主体不一样罢了,目标不一样罢了,但是形式都是既定的,相同的。这个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思维】上的,一个是【行为】动作。前面的思维认知深浅是百分百决定了后续的行为深浅的主要存在,特别是容易情绪化的女士群体,他们的【思维】与【行为】也决定了品牌主体的推广选择(具体见后文)!

再者认知、了解、熟悉也不是一回事;一个品牌或产品怎么宣传,选择什么渠道,有什么资源,用什么方式,做什么促销,其实除了看企业的做宣传的目的,资源与运营投入实力,还有更多就是看这些目标群体的整体【思维】上对品牌的认知深浅,也就是认知,了解,熟悉的程度来选择具体的活动宣传引导方式!

比如完全没有名气的新店开业,自己有信心的,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大V借助他们的流量,也可以多找一些小V给她和他们的粉丝送福利,又或者本身店面没有那么大,就可以开业前一周借助物业或者直接在门店附近发传单都可以,但是如果本身就是连锁又有很多家,自有宣传渠道也不错的话又是另一种操作方式。

很多人以为爆款就可以让品牌一步到位,以为做品牌不需要沉淀,靠几次火爆的广告真的可以一步到位,这是绝对不正确的观点,要知道以前做个知名品牌都是百年,几十年,后来时间缩短了也是十几年。

就算最快的知名品牌小米和字节也是因为行业的属性,也用了几年且他们每年也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做各种内容来铺天盖地的投放制作本公司的广告,来加强人们对于他们品牌更深的认知,就这消费者还能有其他的选择余地。就算是真的火了,那也才是考验品牌内涵,企业供应链和其他后勤服务的功力开始,挑战反而更大。

扯远了,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品牌吸引注意力的过程也是购买行为路径?

主要还是因为互动率和商业转化价值就产生在这个阶段或说那些品牌、产品的运营人员能够进行人为干涉后的过程也在这个阶段生产内容,渠道宣传,吸引需求的目标群体,精准的粉丝群体以及铁杆粉丝群体,制造有互动参与的机会。

这些群体对于关注到的品牌或者产品有需求、有互动、有信任感、只要不在长期无效运营之中被营销到厌恶,沉默,或因其他竞争对手出现被吸引以及流失。

那么就一定会产生价值,这个价值正是众多大品牌,大小网红,各互联网品台能够火起来,甚至在商业交易市场被高估价值的主要原因。对于品牌方来说高价值的目标主体就是流量有效的流量。

不过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流量里面包含的不仅仅只是关注度,有效的注意力聚集体的几个表面的字义,还有注意力载体背后的行为逻辑以及品牌产品方的运营思维与执行舍与得,得与失的选择逻辑在里面。

这样被聚集的流量或者说高质量的有效关注力的聚集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被个人聚集的,一种是被平台聚集的;一般来说被平台聚集的流量群体都可以被称之为用户或说粉丝,而被个人聚集起来的只能成为粉丝,而且个人的多数都是借助了平台作为承载载体,被称之为网红,知名IP,或者KOL。

他们的称呼不同,意义不同,常见的变现方式也不同。比如KOL或者说网红变现方式有带货,为他人做广告,买课程,出书售卖等盈利方式;但平台就多了,卖货,卖流量,另外拓展做品牌等等,而且平台和个人是矛盾的共同利益体。

最后关于目标群体这里我还多说一句,运营人员做活动的时候,不要以为所有的人都是你的目标,不要以为所有人就在那里很好吸引,不要以为你想的你以为的就是目标群体他们所有人想的,不要以为他们很傻或者很聪明,要知道任何人是不同的人。

因此我们在划分的时候才会以男和女,老人和小孩,少年和青年,高学历低学历的,有钱的和没有钱的,消费欲望高和低的,还有和平台和网红(大小,男女)合作方式也是不同,做活动引流量之前多多想想琢磨琢磨。

3、一个新品牌或产品怎么做,才能吸引注意力?

有人会说建立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做好用户群体的运营,或者做裂变,做活动;他们说的这些都没有问题,系统点来说一个企业的流量获取行为无外乎是从【外部】及【内部】两方面着手。

【外部】可以是流量的购买,可以是借助外部自媒体平台自建自己的相关账户端,可以利用自有的资源和别人互换,甚至接受投资。

【内部】的流量则是来源通过品牌的优势,企业的社会地位,口碑等来吸引,甚至是由的其他宣传渠道做裂变活动,不过其中也要注意很多东西,比如我上面说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及其他。

我老家在农村小时候只要镇子上放电影,即便我在家里不知道这事,也会有同街道的小伙伴跑来告诉我;就算他也不知道,但在临近播放前总会有一大群人在去看的路上,让我们好奇询问,然后就知道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因为街就这么长,我家就在主干道中央,街道放电影在那个娱乐缺乏的时代,是一个指的被分享和追逐的热门事情,无论老人,中年人,还是小孩子都会去看。

小时候我能够在家一次不少的看电影,除了街道小,我们家占据了有利的位置,还有放电影前引起的人群关注和聚集追逐,这是那些年代线下的事情,但是如今科技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时代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其实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你会发现,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没有脱离群体,只要你能连上网,只要你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要你有一两个别人都有的社交软件,只要你手机后台没有可以设置屏蔽,那么社会上的最热门事件,信息,你多半也会通过网络平台的推送或者朋友,家人,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就能够了解到。

当然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能还会去上各个平台仔细的了解一番,然后无数个像你这样的人就又聚集成了流量,但又因为本身是借助了平台了解信息或者事件,这里的流量准确的说应该是流量池和我说的注意力的聚集体还是有些区别,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以此举例延伸说明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还有主动条件与被动的原因。

主动条件:一般指的是自发性的;比如我有需求,我主动寻找,然后你的产品和品牌满足我选择的条件,然后被我发现的品牌在众多竞品之中一跃而出,因为某些原因被我选择了。

比如我们会在淘宝上面买衣服,在京东上面买电器,在考拉上面买国外化妆品,在拼多多上面买小件便宜货,这些都是我们主动选择的品牌特质条件所影响的。

被动条件:指的是非自发性,比如我有需求,甚至是紧急迫切的需求,需要满足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选择。

比如我家猫突然生病,我晚上下班才发现,我虽知道在哪里能找到看病的地方品牌口碑也不错,但我最后还是选择就带它在最近的宠物医院医治。又比如我下班的时候突然想吃烤肉串,我知道网上能够定外卖,但是我却在路上马上就买了一两串先了馋,并没有绝对的考虑品牌口碑什么的。

除了主动和被动的条件外,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我是谁和他们是谁;我们是做什么的,他们又是做什么的;我们在哪里,想去哪里能够到哪里,他们在哪里!认识自己,认清自己;认识目标群体,认清目标群体,也是能够获得有效流量的需要关注思考的重点,千万不要因为做活动而做活动。

回到一个新品牌或者一个产品怎么做,才能最易吸引别人注意力的话题上,这里我想延续上面的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来聊聊。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消费文化包括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化,它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互动百科。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如今社会中影响你购买一个产品或者选择一个新品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杰瑞·麦卡锡(Jerry McCarthy)教授在其《营销学》最早提出了4P营销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推广等方面来助力企业营销策划。无独有偶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与4P相对应的4C理论,讲消费者、成本、便利和沟通。你会发现这两个理论很有意思虽然看起来都是从企业营销角度的,但是4C更注重消费者。

生活中我们在采购产品,选择品牌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什么又导致产品和品牌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的选择考虑点简单说就是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麻烦,能够让我觉得值,让我开心,让我认同,让我惊讶,引起我心里情感波动的互动点和价值认同点以及信任。

比如我喜欢答案茶的火爆,是因为引起我的好奇和仪式感!

答案茶答案茶请你告诉我,谁才是世界上最帅气的人,(感觉串台了),拿到了饮品先念一句魔咒,然后打开盖子!啧啧,说实话我当时看到了那个视频,我也好想好想去买一杯试试,更何况那些更需要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宝们,可惜答案茶最后还是败落了(供应链,管理,被山寨,后勤服务等问题不细说)。

喜欢喜茶能够火,是因为其背后那个年轻创始人的对产品极致研究的态度被认同,我看过几篇他们创始人的采访,那个年轻人老大对待产品的研发极致态度,确实不得不让人佩服。

喜欢用淘宝、京东、美团外卖是觉得让我方便,而且他们都是大品牌值得信任,服务完善,还有品牌效应。

还有更多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而引起注意的则是传播渠道,方式,内容的抉择!

近年来不少大品牌除了从以上的不同角度来吸引目标群体,从而达到获取注意力关注度以及有效流量的目的外,从广告方面,也不在是从强硬不知所以的,大量曝光和反复重复的角度了而是通过文化内涵,品牌理念植入思想的角度,且更注重服务和故事方面的情绪调动了,目的同样是为了增加更多,更深层次的被动记忆,这其实也就是营销企业在做运营的时候对传播渠道,方式,内容的抉择。

现在产品同质化太多,广告营销同质化,人们的选择太多,对广告免疫程度提高,然后新时代新的消费观念兴起后,一个人的记忆实际上只能记住两个品牌;所以人们改变了吸引与关注的方式方法,从心理和行为上进行更多的营销互助。

比如谁把受众当做人来看,平等友善的对待,一开始在宣传的时候就讲人话,愿意更多的为受众着想,贴近生活,那么谁就有更大的几率被选择,被分享,被推荐。【新】,【奇】,【美】,【好】,【真】,【平等】,【爱】是新时代流量获取,内容传播制作主选角度。

但在制作传播内容的之前还需要确定好认同目标群体行为观念,平等对待他们,认识他们就是今天多数品牌或产品的主体公司先需要重点着手做的事情,然后在进行创造被认同的行为仪式与空间(特别是女性用户群体,爱照相,主动照相现在利于传播)。

走进流量主体,认识主体,接受主体,陪伴主体,就像是男生和女生谈恋爱,接近她走近她,平等的真心对待她,和她天天高频聊着有趣的话题才行!

所以如今一个新品牌或产品,前期的年度推广计划与内容传播角度,选择带着谈恋爱的思维去做准没有错。 

说到这里,我这么说还是有些狭隘和笼统,因为真正影响品牌被选择的因素很多,如被资本参与运作,如品牌内涵,品牌年代,社会地位,运营团队大小,能力高低等都会影响品牌的传播扩展以及流量的获取,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有机会我可以琢磨琢磨写一篇来与大家聊聊)。

4、什么会影响流量的大小?

前面说那么多关于什么是流量的问题,也笼统的说了下什么影响品牌被选择的问题,下面我们再具体的聊聊什么会影响流量,会影响有效参与的关注度层(程)度,吸引力的层(程)度。

能够影响流量大小,从广面去讲我认为有国家政策,平台的合作深度,企业的社会地位,年度运营成本投入的多少大小,有效内容形式的多少,渠道规则,内容传播渠道的宽广度,内容数量,质量,这些都必然会影响流量,但是这些话太空,所以我想从狭隘的角度出发在说一说,毕竟生活之中小企业更多。

流量分为流量池和流量,流量和流量池都是注意力的聚集体,流量池包含流量;流量池也有大小,也有有效和无效流量池说法,比如卖钓鱼器材的成熟流量池也许对卖保温杯的商家来说是有效流量,但对于大款女装来说就不一定是有效流量池了。

不是所有有关注度的有吸引力的聚集体都是流量,只有有效参与的关注度的聚集体才是流量!这句话什么意思?

流量和流量池都是注意力的聚集体前面的内容我有解释,但为什么有关注度的有吸引力的聚集体是流量呢?因为在我看来,注意力的聚集体是有前提条件,是注意力和注意力的聚集组成,是需要【投入成本】和【损失成本】。

这个成本有可能是注意力主体的时间,耐受度,需求感,也可能会是其它痛苦,不过想要让注意力聚集,就需要想办法从目标主体的角度解决他们的【投入成本】和【损失成本】带来的痛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多数的男生怕和女生逛街,且内心还觉得非常痛苦? 

因为对于多数男生来说,女生逛街喜欢逛来逛去浪费时间还累人,还不如打游戏还不如在家躺平,所以痛苦的原因是觉得不值的,也就是【投入成本】和【损失成本】太大。

解决吸引流量的难点其实就是像解决男人逛街问题一样,要降低或解决目标对象主体的【投入成本】和【损失成本】带来的痛苦,通过各种形式方法将主体的注意力聚集吸引留下来,形成真正的有效的聚集体,避免无效流量(这也是我认为是有效互动的聚集体关注度的主要认识来源)。

5、什么是无效流量?

没有商业价值或者找不到商业变现的价值,关注度主体互动率低,甚至没有互动率,更别提什么认同感归属感,以及投入成本已经超过产出成本太多的流量(不要说什么用现在成本买未来,没有足够的被选择逻辑支持一切假大空),其实都可以归于无效的流量或者说假流量。

有些假流量是为了满足KPI存在的,有些假流量是运营人员目标群体选错了,内容制作错了的原因;有些假流量是因为活动方式选择错了,还有些是曾经是活流量后来被运营死了,最后就是假流量本身就是被需求的假流量(比如刷数据的),如何区别真假流量,我觉得首先要排除是刷数据得来的虚假的流量,其次就是对自己有没有用,活跃度高低(因为对自己没有用的流量是个鸡肋,还要花人去维护在真也是假)。

我曾经在抖音上看到一个美女卖女装的,但实际上生意一直都不好,因为她吸引人群都是男的,大多数男的都不会在网上买女装,而有一个女孩却选择卖男装,然后赚得盆满钵满(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你说是真流量还是假流量)。

前文我也说过,想要流量产生是需要吸引注意力,但是想要给人留下来并达到变现转化的目的其实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有效的流量不仅仅是表面的流量,也不是表面的注意力吸引。

我认为流量是有效互动的关注度的聚集体,但有效的流量还有后续的根基来进行巩固。这里的根基我以——主体+内容+载体+形式+受众等为组成系统,然后统一形成可以被吸引的内容或者事件或者信息作为注意力的吸引点面。(内容受众其实也可以是内容生产制作者)

主体:内容的生产者,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企业。

首要受到影响的是主体的目的和需求,因为主体被吸引肯定会有原因,也许是价格,也许是需求,也许是突然觉得产品或者品牌的宣传广告美,也许是因为距离他近,又或者品牌口碑好。又或者其他原因,这个原因对于企业来说也许就是引起关注力的破口点。

内容:可以是信息,还可以是其他。

影响内容传播的除了内容的形式,结构,标题,价值;其实还有内容制作产出的主体,外部传播的渠道大小,以及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对于内容解码接受的程度,以及传播渠道的规则,行业受众基数,自有受众(粉丝)基数,获取流量的目的与形式。

载体:承载内容的盛具,可以是平台,也可以是人。

影响载体的选择:有内容,内容的形式,内容的渠道选择,以及企业愿意付出的成本投入,受众的所在以及获取流量的目的与形式。

形式:承载内容的盛具,内容的表现具化载体,可以是音频,视频,文字,声音。

影响形式的方面,有很多;比如企业运营投入成本,内容的形式,渠道的选择,产品的属性品类,活动的目的,运营老大的想法都是可以影响形式。

受众:是内容接受者,其实也可以是内容的生产者,或者在生产者。

以上所有都可能影响受众,也可以看(一个品牌或产品怎么做,才能吸引注意力的内容分析)。

6、中小企业该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得流量?

影响流量的原因有很多,影响信息的传播要素同样有很多信息源、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这些都是。而且更复杂的是想要受众群体主动传播的话还可以分的更多,如乔纳·伯杰《疯传》里面就有:“社交货币”,“公共性”,“实用价值”,“诱因”,“情绪”,“故事”!

作为运营策划我在公司最怕的其实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公司的部门老大让我跟热点事件写一个朋友圈的刷屏稿,第二件事看到某网上的爆款热门活动,然后也让你策划,其实先不说我能不能写出来,但是老大们总想依靠一两篇文章,视频来蹭别人的流量,以求达到火爆的目的。

也不说蹭的好坏,会不会翻不翻车,就说自己的连个发的自属渠道都没有,或者有那么千百个攒了数月半年不知道还没有有互动的小粉丝,或者朋友圈都是公司的五六个人转发,真的能够传播出去吗!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互联网大变局:从「流量信仰」到「数据信仰」》说:流量只有三个来源——要么是自带的,要么是拿钱砸出来的,要么是先发优势换来的。

比如微信的流量一半是自带的(QQ导流),一半是先发优势换来的;比如抖音的流量一半是自带的(头条导流),一半是先发优势换来的;比如瑞幸咖啡的流量一半是自带的(微信导流),一半是拿钱砸出来的。

我非常认同作者观点,不过这些都是大公司,大品牌的做法,但是相同点是小公司你想要发出声音,也要有自己的能够发出声音的地方才行,有自己的优质内容才行,有自己的产品或者品牌自主突出优势才行,这才也是必可避免的!

所以就算不需要你像大公司那样砸钱,也是需要基本的运营投入,比如设备,比如工资,比如人,比如每月的运营费用,所以需要建立自己的媒体发声宣导渠道。

最近有一个现象,视频不是火吗?所以就有不少公司为了自建视频渠道,就设立一个岗位,招一个人一个月工资开5000元做账号,要求会拍,会剪,会写,还有做几个渠道账号,并且设定发布数量、粉丝数量、评论、点赞互动等等KPI数据考核。

我觉得跟做梦没有什么区别,也不想想真有那个能力的人,不知道自己做,会缺你这5000块钱吗,按照这个要求完全自己做,就算真没钱忍一两个月也就来了,我并非讽刺一些公司,也不是看不起一个人的能力,但一个人真不是万能的。

究极原因其实并不是公司拿不出来钱,也不是不想拿,而是很多公司压根就是为了有需要做而做一些事情,很多HR对比所谓的市场价只是为了机械的招人而招人,很多老总看似重视也不重视的原因,压根没有认识到,认清楚一个岗位需求和岗位要求背后的重要性与目的性,为了改变我们需要做到!

所以中小企业该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来赚取流量?除了以上的内容,我又从其他些不被注意到的角度说说我的观点,我认为除了要满足上面的内容这下面的条件依旧不可缺少才行!

第一,舍得花钱。

可能第一条有人看到了就会说,企业运营本来也就需要成本的啊,老板的钱也不是大水漂来的,也是一分分赚来的!这话说的没有错,但是我这里的不要怕花钱是从几个方面来说的,要知道钱绝对能提高成功的几率,买来试错的成本投入,买来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当然花钱还是主要还是为了建好自己的自有渠道(本文更偏向于线上),建立自有宣传推广渠道是目前众多,中小企业首先需要做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流量贵的原因,还有自己渠道是自己生存发展的命脉原因,但下面我就具体来说一说怎么花钱,应该从哪里花钱。

1、人的成本投入是必须的

人的成本投入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岗位成本的投入;第二个是团队成本的投入。

首先是岗位成本投入,我一直都不认同一个公司,特别是小公司重要的部门和岗位用低廉的新人;但往往很多小公司偏偏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原因,反而最喜欢使用那些新人(不能否认有些新人很厉害)。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往往很多本来应该被抓住的机会反而都被新人意外沉默了,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看不见的损失成本。 


什么是重要的岗位?

比如运营(增长)相关的岗位,比如招聘相关的岗位,比如公司只有一个人的重要岗位;这些岗位给新人的话,造成的损失必然是巨大的。

只是现在看不见而已,有的时候错了,直接管理的老板可能还会以为也许事情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他们不明白人才方面,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至少有不少老的运营人员和HR他们的错误都是已经在其他的公司试验过了,多数来到你们公司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HR,我觉得是专业性和态度,她是公司人才探寻官,挖掘人才对她的要求其实还是蛮高的,无论是人格,知识,又或者其他的专业性;有些有能力的面试者脾气很怪,能力很强。

但是却不善和HR沟通,但不一定不适合公司的岗位,小企业求发展看的不是HR的要求,也不是老板的要求,而是岗位的要求和业绩目标的需求,但有的小公司HR的权利贼大,态度贼恶劣,专业素质贼低。

所以我觉得中小企业招人的时候,除了那种实在是不符合要求的,就算HR面试了一次,老板也最好在进行面试一次,另外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岗位的需求,设立的目的,多考考别人的专业性,别一直对着别人的家庭私人的事情一直问来问去,我是来面试的,不是来相亲的。

当然也不是说新人不可以,毕竟我也是从新人过来的(有的新人的确很厉害不得不承认),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各种制度不完整的情况下,还是要用老人来给你建设一套完整的岗位系统,或带新人也可以,这样做可以降低更多公司看不见的沉默损失和更大几率的获取更多的机会,做出更适合目前情况的决定,一个新人来直接上岗,没有老人带的话,我只能说自求多福。

在我的认知观点里,具体的哪些岗位不适合新人直接上岗,首先是运营相关的有直播/带货运营,电商运营,增长,视频运营等平台规则比较严厉的,公司迫切需要提高业绩,增长流量数据的相关岗位,这些岗位迫切的需要做的多见的广的专业人才,只有专业的人才知道如何适时,适用的提出创造更多的合理贴切的方法方案的岗位,另外就是HR,尽量不要用新人,尽量不要用新人!

还有就是团队的成本投入要合理,不要以为有些岗位真的是可以一个人做好所有的事情,不要期待一个人能够把所有的事情很快的做完,不要为了所谓的考核KPI而做出所谓的KPI,制定所谓的目标;目标制定再大,也要能够完成才是真正的目标;理想在丰满也要现实才行。

比如招一个一月工资开3000-5000元,一个人做账号,还要求会拍,会剪,会写,做几个渠道账号,并且设定粉丝,评论,点赞互动等等KPI数据,还要求从零做好的事情,我就觉得极为不合理.

至少这个为了别人有我们也要做的做而做岗位招人就是不合理的事情,招一个策划顺便给设计做了,或招一个设计要求顺便给策划做了,或花3-4000找一个社群运营,找一个新手增长运营等,我认为的这都是在开玩笑。

因为如果真的是只想依靠视频或者策划,设计做一个普通的宣传,简单的管理社群而已,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个岗位其实就没有必要存在,也没有必要制定那些所谓的考核,不信你们停了这个位置试试看,有没有影响,甚至有时候,有了这个低价的人还不如没有。

但如果是为了匹配公司的各种宣发需求,或是提高业绩需求,做好运营的目的,比如视频的团队至少二三人左右,这两三个人的水平即使是一般最低的投入一个月也差不多2万左右,这钱真不多。

这些岗位的人他们是为了完成企业需求而存在的,他们所做的需要更专业,不是为了填坑岗位而存在的,不是为了满足岗位KPI存在的,只有明白了这种不怕花钱的投入,在人才身上舍得投入的人才配赚钱和才是真的节省钱。

所以这里为做流量获取和增长而花钱找专业人,合理配置团队,是做好工作是中小企业获得流量的前提条件。

2、运营推广费用的投入是必须要求的花费

做运营的兄弟姐妹需要注意,做运营活动的时候,策划的时候,该向老板申请运营推广费用的就一定要申请,该做的费用预估一定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需要给投入成本算进去;另外还要一定要学会借用外力,不要闷着头自己做,自己完全用自己的资源做,相信我准没错,我以前我一直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后来我朋友被他老板投资做公司了我和他沟通过了之后才明白。

比如做抖音号,前期肯定需要投抖+,每周每个月甚至几个视频投一次,都是需要钱,也需要有规划,中期也要搞些粉;总不能每一次急需要使用的时候都自己点钱或者在去申请,有些公司申请这些麻烦的很,如果你没有给预算做进去,总以为靠着简单的内容不花钱就可以完全做好,让老板误解了那其实也是你的工作问题,怪不了别人。

再次提醒下做任何长期活动,项目前一定要给总体预算做好且还要做个月度的推广预算,另外在做一个可能超额的预算,尽量写清楚写细化一些使用的原因和目的,让老板心里面首先有一个底。

毕竟我们做运营,一定要知道老板找你来是做事情的,所谓的做事情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满足他的需求,第二个是让他满意;有些钱是必须要花的,所以该花钱只要合理就申请,切忌讳闷头用了自己的资源,做了事情累死累活,没达到效果最后反而是自己没有实力。

第二,知道流量在哪里,知道怎么寻找、挖掘流量。

人事物都准备好了,你才能进行下一步,毕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小企业到底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来赚取流量?

我认为想要获取流量最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流量在哪里,这句话里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自己的产品目标群体,第二是别人已经聚集好的流量,我能不能通过各种方式来挖掘,甚至购买使用,比如不少广告或者KOL的用户和粉丝就属于第二类的这个群体!

找自己产品流量的方式,一般都是比较传统的方式,通过线下做地推,做展会,甚至做车厢电梯广告来宣传公司的信息,展示自己企业的联系方式。

这里面最需要考虑到的几点,就是我是谁,我能够提供什么,我提供的与之竞品的优势在哪里,我的目标群体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年龄多大,购买力如何,又在哪里,我该通过什么方式找到他们,使他们信任,并且能长期的和他们能够做到沟通联系。

第二种通过广告平台或者KOL来做宣传推广及自己在平台里面搭建自己的账户,或树立自己的品牌KOL,IP,在这里我直接推荐各公司找专业的人来支持打造自己的IP,这样做能够借助平台的优势,快速的搭建出自己的宣传渠道。

当然内容不仅仅只能从公司的品牌角度(这样太无趣单一),还可以从品牌IP形象,甚至员工,老板以及特别团队的角度来进行打造内容,多方位宣传软植入,这样品牌或者产品间接获得到的关注度反而会更有几率高一些,毕竟没有人喜欢看直愣愣的硬广告。(以前我超喜欢看九锅一堂的抖音账号)

这样做目的同样是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自己的流量池里面后,他们就属于自己的渠道里面的资源,运营得当的话是可以低成本,反复的使用,降低广告的投入成本;具体这里面的大方向实际也就是你常常听见的所谓想办法将公域流量转私域流量的方向。

至于哪些是公域流量池的所在?像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快手,视频号等渠道都是主流的媒体平台,不仅仅拥有大量的流量,也是目前能够在上面免费建立自己账号的流量最大的平台。

只要你根据自己的企业性质,选对渠道,做好内容,利用好形式,也不是不可能吸引不到一批属于自己的账号流量,也不是不可能以最小的成本打造出自己的企业相关的人,事,物的IP,依旧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或说是获取流量的目的。

当然还有什么利用平台做直播,甚至是依靠微信,微信群做直播,私域之类的内容这里就不在提及细说。

第三,敢尝试,敢创新。

上班这么多年每个老板对我都不错,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靠人格魅力影响我让我佩服;一个是靠思想和能力让我佩服的人,而这两人让我更为佩服一些的实际上是靠思想和能力的那个,他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用了十来年就累积了很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他对于新事物的观点是要敢于去试,要勇于研究。

他有一句关于尝试和创新的话让我记得很深:“那就是公司也就这样了,做了那么多年我闭着眼都知道未来它会走到什么样子的道路上,无非是过的老样子过下去直到没有业务等死,但如果遇到了新的方式方法去尝试,也许就能成功,改变现在的样子。”所以在视频时代来的时候,他和他的员工都从头研究,并且还勇于敢于尝试,所以他成功了,最起码比以前更成功了。

我一直想创业,也一直不止一次两次的在思考,为什么中小企业一直都有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个是人事岗位责任目地不对标的问题,另一个就是过于保守的问题。

人事岗位问题我在前文说过了,第二个关于保守的问题,我想也有几个方面造成的吧。

第一个是中小公司创始人大多数都是从个体户意外做起来的,受到自身各种观念的影响,也没有那么久远的想法和计划没有意识到新事物对目前企业现状改变的作用,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第二种可能就是失去了敢于创新和尝试的打拼勇气。第三种是他们这一辈的人吃苦吃多了,接受使用新事物时候被心疼钱的心理给束缚住了。第四个一直都是自己掌握公司没有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第五个确实没有钱了。

当然这些也只是我的猜测,不过做流量的截取,其实我们可以先从免费渠道,也就是公域流量池里面开始先尝试挖掘试试,建立自己的品牌、团队的人设IP,投一些小钱,设定一个时间,方向试一试。

7、最后总结

写这篇文章我并没有从微信公众号怎么运营,抖音微博怎么运营,怎么建立私域的角度去写,因为我知道也相信在这几块内容之中,比我做的还好还专业的人大有人在,且这些引流的方法,甚至说运营的方法内容并不一定就适合在其他的渠道上面使用。

我也没有从如何写标题,如何搭建内容骨架,如何做好一个活动柜,如何具体的寻找渠道角度去写如何获取流量吸引注意力。原因同样是因为这样的内容看似和复杂,其实都属于具体工作内容,在网上能够找到很多相关资料,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并不缺少这些东西!

我们缺少的是思维!是明白其然和所以!是为什么要这样,和为什么那样做的根本原理!

我记得初做运营时候总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每一场活动为什么都必须写一个不同的方案,而不是直接套那前面一个已经验证成功的模板;为什么标题要像这样去写,而不是那样;为什么要买一送一,而不是半价销售。

他只会说听我的准没有错,后来我买了很多课程,看了很多书才知道,其实做运营并没有那么简单。一场活动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这边的目的,需求;还有要考虑的是目标群体是谁,在哪儿,做什么的,怎么才能让他们注意你,信任你,参与你,购买使用你。

在这篇文章关于流量的文章里面我没有写到很多东西,有很多东西其实也就谈到了表面的点上面,而且关于流量的观点可能和主流观点还会有些不同。

文章内我主要的观点,也一直是在和大家探讨陈述我所认为的流量是什么,什么是好坏的流量,哪些会因素会影响到我们所认知的流量,他们又在哪里有什么不同,以及作为中小企业的运营和老板想要获取流量的时候前后要做什么的基础内容,但是这些往往都是需要认知和思考的。

Copyright©2015-2022 艾奇在线(厦门)营销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63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