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I生成内容标识的实操指南:给内容营销和做GEO优化的同行梳理梳理~
艾奇先生
2025/08/22
1620

近期,国家出台的关于“AI生成内容需明确标识” 的规定将在几天后,也就是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看下面视频,该规定引发了不少同行的关注,毕竟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的内容创作、传播效果和合规风险。咱们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一份实操常见问题指南,供大家及公司内部团队同步学习。

一、哪些 AI 生成的内容需要标注?

不是所有用了 AI 的内容都要标,核心看 AI 的 “参与程度” 和 “内容性质”


1、完全AI生成:比如让 AI 按指令写完整篇文章、生成图片或视频,这类属于必须标注的范畴。

2、部分AI生成:如果文章中某一段落由 AI 生成,只需对该段落单独标注(如在段落开头 / 结尾注明 “本段为 AI 生成”)。

3、AI辅助加工:仅用 AI 做小幅润色(改语法、调语序、优化措辞),未改变核心观点和逻辑,一般不需要标注;但如果 AI 改写幅度大(重组结构、补充大量信息),导致内容与初稿差异显著,则需要标注。

二、标注方式有统一标准吗?

根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标注分 “显式” 和 “隐式” 两种,实操中重点关注显式标识:


1、文本类:在内容起始、末尾或中间适当位置,用文字(如 “本文含 AI 生成内容”)或符号(如 “[AI]”)标注;若仅部分内容为 AI 生成,在对应段落单独标注即可。

2、其他类型:图片、音频、视频等需在显著位置标注(如图片右下角加 “AI 生成” 文字,视频开头 2 秒显示标识),但咱们内容营销以文本为主,重点关注文本标注即可。

3、隐式标识由平台或工具在文件元数据中添加(如数字水印),一般无需我们手动操作。

三、不标注或标注不当,有什么风险?


1、平台处罚:未标注的内容可能被限流、隐藏甚至下架,尤其批量发布的低质 AI 内容,容易被判定为 “无效信息”,影响账号权重。

2、行政处罚:企业若未合规标注,可能面临网信、公安等部门的罚款,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3、品牌信任危机:若未标注的内容被用户发现是 AI 生成,可能被质疑 “不真诚”,尤其我们做营销的,信任度一旦受损,后续转化会受直接影响。

四、内容营销场景的实操建议

结合咱们 “AI 生成 + 人工加工” 的常见模式,分享2个降低风险的技巧:

1、把握 “人工加工深度”:纯 AI 生成的内容必须标注,但如果人工对 AI 初稿进行深度加工(比如调整核心观点、加入品牌个性化表达、补充行业案例),让内容核心价值由人工主导,可能不属于强制标注范围。即使仍需标注,人工介入也能让内容更 “有温度”,减少用户对 “AI 感” 的抵触。

2、批量内容更要注意合规:咱们做营销常需要批量产出内容(比如解答客户常见 QA),建议在 “AI 生成 + 人工审核” 的基础上,重点检查:是否有同质化严重的内容(避免被平台判定为 “低质批量文”);人工加工时是否融入了品牌独特视角(提升内容价值,也降低标注必要性)。


注意!标注不影响传播,质量才是关键。

平台对 “标注规范 + 有实际价值” 的 AI 内容更友好。比如咱们用 AI 生成客户问题解答,只要内容能真正解决问题,即使标注了 “含 AI 生成部分”,也不会被过度限流;反而纯 AI 堆砌的低质内容,哪怕标注了,也可能被平台打压。

对我们内容营销行业来说,AI 是提升效率的工具,但合规和质量才是底线。建议团队建立 “AI 使用台账”:明确哪些环节用了 AI、用了多少、是否需要标注,同时通过人工深度参与确保内容价值 —— 毕竟用户最终认可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专业内容,而不是 “AI” 或 “人工” 的标签本身。

希望这份梳理能帮到大家,有其他细节咱们再随时沟通~

说明:本文为艾奇在线广告研究院策划,由市场部责任编辑艾奇菌协同AI助手辅助创作而来;本文经艾奇在线公司授权,艾奇先生人工审核后发布

Copyright©2015-2022 艾奇在线(厦门)营销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63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