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成系”商家智能体,获客提效不再难 讲师:小师妹
时长: 60分钟
讲师: 小师妹
你是不是也曾在凌晨三点发誓:
“下辈子再也不做广告了!”
天亮了,却是:广告狗都不做…我做…
加班、比稿、内卷、秃头…广告这行,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很多伙伴说,现在35岁了,好像也没有其他出路了,就先苟着吧。
但你想过没有,我们在广告行业里摸爬滚打10多年,练就的十八般武艺:懂人性、会营销、会创意、会沟通…
这些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元能力”。
这么看,
我们不是“广告狗”,我们是手握万能钥匙的“变形金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广告人除了在广告公司里“燃烧”,还能干些啥。
01
第一条路:
原地深耕,从“匠人”到“宗师”
不是所有留在广告公司的人都在“死扛”。
留下,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极致专业的道路。
你可以成为某个垂直领域的专家,比如专攻教育、美妆、汽车或AI领域,成为客户非你不可的专家。
你可以走向管理,成为掌舵人,从组长到总监,再到合伙人,甚至创立自己的“小而美”公司。
把一件事做到90分是职业,做到99分是专业,做到101分才是事业。
广告这个行业值得你深耕,未来10年还大有可为。
02
第二条路:
成功“上岸”,去做甲方
从“乙方”到“甲方”,是从“造浪者”变成“掌舵者”的转变。
做了多年的广告营销,你能看到很多赚钱的行业或项目。
加上你擅长的营销,做甲方的成功概率就大多了。
很多老铁都是从广告投放开始,最后自己出去做了甲方。
一旦你做了甲方,
你不再是服务的“乙方”,而是品牌的“主人”,负责守护品牌的长期价值。
你能看到更完整的商业图景,预算怎么花,市场怎么投,直接对生意结果负责。
更重要的是,你的工作和生活从此就拥有了“自由”。
从前在乙方,是“用我的时间换客户的钱”;现在在甲方,是“用我的经验守护品牌的明天”。
03
第三条路:
潇洒“跑路”,降维打击
广告人的能力,是藏在口袋里的宝藏,随时可以掏出来在其他行业“变现”。
去做产品经理:你最懂用户,正好去定义产品。
去做用户体验设计师:你懂视觉和人性,正好去设计让人愉悦的界面。
去创业:你对市场敏锐,会打造品牌,这就是创业者最需要的能力。
甚至去做老师、做投资:你的洞察力和沟通力,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
广告人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以前熬夜写的每一句文案,都可能成为未来新事业的敲门砖。
广告人在职场被训练出来的核心技能是共情与表达,而这在任何内容领域都通吃。
04
第四条路:
打造个人IP,为自己“代言”
既然能帮客户打造品牌,为什么不能打造自己?
自媒体时代,给了广告人最大的红利。
做知识博主:教文案、教策划、教设计,你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内容。
做行业评论家:深度分析热点营销事件,建立你的行业话语权。
做生活方式博主:把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活成你自己的内容。
以前是“帮公司做品牌,给老板交作业”,现在是“给自己建品牌,为未来铺路”。
IP的变现形式很多,接广告、直播带货、高端咨询等等。
打造个人IP是转型的最佳捷径,也是最有价值的品牌资产。
05
第五条路:
赋能行业,做“智库/供应商”
不想在一线“打仗”了?
没问题,你可以为前线部队提供“武器弹药”。
加入平台方:去抖音、小红书、B站,成为连接平台和品牌的桥梁。
加入咨询公司或SaaS企业:用你的营销实战经验,去帮助企业更好地使用工具,解决商业问题。
广告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很长,我们可以切中某一个环节,做某一技术/工具的提供商。
从“打球的人”变成“制定规则或卖装备的人”,视角一变,天地宽。
各大内容平台的市场、营销科学负责人,很多都来自品牌方或广告公司,他们用实战经验反向赋能品牌,角色全新,价值更大。
最后,整理了一份转型的优势与劣势盘点分析,供大家参考。
深耕广告公司
- 成就感:作品被广泛传播,带来强烈的职业荣誉。
- 文化认同:留在熟悉的、充满活力的创意氛围中。
- 职业天花板:晋升路径相对固定,竞争激烈。
- 收入不确定性:除非到顶尖,否则薪资与付出可能不成正比。上岸去做甲方
- 视野更宏观:能从生意全局视角理解营销,直接看到市场反馈。
- 资源更丰富:预算相对充足,是“花钱”而非“赚钱”的角色。
- 办公室政治:大公司内部人际关系可能更复杂。
- 角色单一:长期专注于一个品牌,可能感到单调。脱离广告做别的
- 技能复用:广告人的核心能力在许多行业都是稀缺资源。
- 收入潜力大:如进入科技、金融领域,薪资上限可能更高。
- 人脉资源流失:原有广告圈的人脉效用降低。
- 身份认同危机:需要重新定义“我是谁”。做自媒体/个人IP
- 个人品牌增值:成功后将带来巨大的个人影响力和商业机会。
- 直接变现:收入与个人努力直接挂钩,天花板由自己决定。
- 多重角色:不仅是内容创作者,还是运营、销售、商务,压力分散。
- 数据焦虑:容易陷入对流量、粉丝数的持续焦虑中。广告营销关联服务
- 角色更专精:可以深入某个技术或服务领域成为专家。
- 工作相对稳定:通常享有科技公司或咨询公司的福利待遇。
- 技术门槛:需要学习新的技术知识。
- 服务角色:本质仍是支持乙方或甲方,并非最终决策者。
对于中年的广告人来说,“我们还能干什么”,没有标准答案,
最终如何选择,取决于你的价值观。
就是,你看重什么?你想要什么?
如果你,
热爱创意与刺激 -> 深耕广告公司,或做大胆的自媒体。
追求稳定与全局 -> 上岸去做甲方,或进入平台方。
渴望挑战与高薪 -> 脱离广告,进入科技或创业领域。
享受专业与影响力 -> 成为行业IP或关联服务的专家。
看,你的未来绝不止一条路。
广告生涯赋予我们的,远不止一份工作,而是一套应对复杂世界的“底层操作系统”。
它教我们洞察人心,让我们不至于傲慢;
它训练我们策略思考,让我们不至于迷茫;
它逼迫我们创意求生,让我们不至于无趣。
所以,不用问“广告人还能干什么”。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
“我,想要什么?”
你的职业不再是单一赛道,而是一个可以随时切换、组合的“技能棋盘”。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一些启发。
无论你选哪条路,遵从你本心就是最好的。
